当前阶段不具备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客观条件的国有企业,也应该以“特定方向的世界一流水平”为目标,在专业优势、创新引领、精益管理及特色发展领域打造局部竞争力。
二、从示范企业看世界一流企业创建工作如何落地,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相结合
1.工作目标上,以核心竞争力为根本,以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不同层级的“世界一流”目标
综合上文分析,从领域领先、行业领先、全球领先的“世界一流水平”,到全面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是企业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外在竞争目标,而以“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或是“专业突出、创新驱动、管理精益、特色明显”为代表的核心竞争力,则是企业的“内功”“底蕴”。企业锚定不同层级的“世界一流”目标,最重要以相应的核心竞争力为支撑。
2.工作方向上,以效率效益为根本,多措并举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造价值是企业的核心使命,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价值创造行动的启动会上提出“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价值创造作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突出任务”。国有企业落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工作打造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也应当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相结合。
启动会上,张玉卓同时强调“效益不高,效率不优是制约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从长远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不够,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不强是制约国有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突出短板。”
“主要矛盾”和“突出短板”的表述既有先后,又带因果。总体来看,国有企业需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示范带动三方面价值,但也要抓住“效率效益不高”这一经济价值表现的主要矛盾,并通过价值创造能力的全面提升,最终落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上。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价值创造需要强调把握“突出效益”“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服务大局”的核心价值观念,切实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反映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工作方向上,则应以效率效益为根本,创新驱动、治理护航、产业升级、融入国际、品牌引领,多措并举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3.工作方法上,用好对标工具,以对标促达标,以达标促创标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用好对标是关键。“竞争力”本身是脱胎于竞争与比较行为的概念,无论是全球范围内综合竞争力,还是细分领域内局部竞争力,都需要明确何谓“世界一流企业”和“世界一流水平”。围绕价值创造行动,国资委同样再次强调“对标是识别价值创造差距的有效方法,达标是弥补价值创造短板的重要途径,创标是实现价值创造能力赶超的关键的举措”。
此次示范榜单内的企业,毋庸置疑要以“世界一流”为目标,保持“先进更先进”;示范榜单外的企业,要以同领域示范企业或者“世界一流水平”为目标,努力“后进争先进”。 落地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多主业、还是单主业的国有企业,都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选好对标对象,学有榜样,做有标杆;按照科学客观、国际通用定性定量相结合,核心指标和专项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对标指标,明确“比什么”;有条件的国企集团,应该在集团内部不同业务板块、不同层级层层创立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