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成为影响上海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是最宝贵的资源。近日,中智股份发起地方人才发展云上论坛,讨论人才发展与城市变化、产业重塑之间的紧密联系,剖析人才流动、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障碍与政策壁垒。
在《从人才迁移矩阵看城市吸引力变化》主题分享中,中智咨询党委书记、总经理周晶指出,截至第七次全国人才普查,国内已有20个城市进军“千万(人口)、万亿(GDP)俱乐部”,深圳、西安、广州、郑州、长沙、成都、杭州7市人口年均增幅大于3%。根据中智城市人才吸引力模型,当前深圳、上海、北京、杭州、广州位列国内人才吸引力第一矩阵,苏州、成都、青岛、武汉、天津、重庆、宁波、南京、合肥、长沙、佛山等新一线城市位列第二矩阵。

这一模型是如何搭建起来的?中智咨询政府事业部相关团队介绍,从中智咨询政府事业部长期的地方人才政策跟踪和人才需求调研来看,城市定位、城市发展水平、城市产业特色、城市发展潜力以及人才留居成本是当下人才选择城市的重点考虑因素,“因此我们主要参考了城市战略定位、经济增速、人口存量和增量、产业布局、企业规模和知名度、房价和物价等生活成本、工资收入等因素来搭建城市人才吸引力模型”

具体而言,处于国内人才吸引力第一矩阵的五地对人才吸引力的关键要素也存在差异。中智咨询政府事业部相关团队指出,比如杭州最大的优势在于当地数字经济发展和收入房价比;而北京和上海作为超一线城市,落户门槛相对全国其他城市较高,但最近几年落户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宽,尤其是面向匹配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产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所以两地的人才政策成为影响该地区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国内人才迁移呈现出怎样的趋势?中智咨询政府事业部相关团队告诉记者,近年人才持续向高能级地区集聚,尤其是产业集聚的地区,新一线城市人才净流入增势明显。从区域、城市群和产业三个角度观察发现,中西部人才流动性提升,人才向东南沿海城市迁移的同时,也有从东南沿海城市回流中西部内陆城市趋势;同时,人才迁移更看重城市群的选择,浙江、广东人才虹吸集群效应显著,城市群为人才流动提供了区域内的更多选择;产业结构性调整对人才迁移也有一定影响,传统制造业人才向新能源产业转移、互联网产业人才向人工智能产业转移。
从未来趋势来看,继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四大城市群之后,随着战略地位的逐渐突出,以武汉、长沙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人才集聚方面展现出强大的集群效应,未来5到10年内将成为国内新的人才聚集带与增长极。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程祎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