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中智咨询2020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研讨会华东场在杭州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荟聚了国资监管机构、世界500强公司、上市公司(国有、民营、外资)、科技型初创公司等22家企业相关负责人30余人参会。
本次研讨会群英荟萃,参会企业性质、所处行业、发展规模、发展阶段各异,股权激励的诉求各有侧重,如:
以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国有控股集团型公司主要关注从集团层面如何助力子企业中长期激励机制的引入、实践、优化;
以浙报数字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希望通过研讨分享了解外部多样化的激励机制;
以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吉利控股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非国有企业希望通过研讨分享学习取经,得到启发。
本次研讨会分上下半场,以下精选研讨会两大环节的精彩内容:
Part1 中智观察 干货输出
研讨会上半场,中智咨询中长期激励事业部项目总监李晓雪围绕中智咨询重磅9月发布的《2020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研究报告》,集中输出中智观察。
上篇:中智观察之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以全新视角聚焦观察“126号令”发布后市场实践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展现全市场不同类型企业激励计划方案实践情况;同时,挑选和解读典型案例,展现股权激励工具对企业发展、激励骨干的作用;
下篇:中智观察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聚焦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从政策依据、激励实践、业绩联动三个方面,整体运用比较方法开展系统梳理、提炼和突出差异;
专题篇:中智观察之科创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专题篇以科创板为研究对象,以开板至今已公告披露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观察其上市前、中、后各阶段的股权激励实践情况,梳理上市后股权激励计划方案各核心要素设计特点,并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科创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及其相关的中长期激励工具搭配运用情况。
Part2 头脑风暴 博采众长
研讨会下半场进入分享与讨论环节,参会者先后分享所在企业中长期激励的实施现状和问题困惑,中智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嘉、华东区副总经理颉胜强、中长期激励事业部项目总监李晓雪、华东区项目总监段林昌等进行了针对性的交流,引发现场热烈讨论,互动频繁。以下选取部分精彩讨论:
A1: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时,适用政策是否有相应区别?在方案设计上,对标企业是否是必选项?
B1: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一般分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和其他国有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两者适用政策略有差异,中央企业主要适用最新的178号文,还有171、175号文等,地方国有企业主要适用171号文、175号文等,部分地方国有监管机构制定了针对性的指导政策或鼓励参照中央企业政策实施。从业绩考核目标制定的角度,国有企业不仅要“跑赢自己”,更要“跑赢大市”,体现业绩目标与战略承接的挑战性。
A2:作为一家集团型公司,如集团层面开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所属非上市企业开展员工持股,两者是否可以重叠?
B2:可以从激励工具背后对企业产生的价值来衡量。一是从激励层次上来,两者分属不同的激励层面。二是从集团内部的协同上看,如实施员工持股企业与集团内部其他企业具有协同创效的关系,两者同时开展可以达到保“小我”、促“大我”的目的。
A3:创业公司的员工流动性较大,股权类工具时间安排较长,是否适合全员持股及基层员工开展?
B3:可以对比视角进行分析,一是从国有与非国有性质对比来看,国有企业注重在“关键少数”开展激励。二是从国内外选取激励对象特点来看,国内倾向于将高管与员工共同考虑。最后还是要从工具支撑公司发展的角度识别想要激励的人群,形成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氛围。
A4: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来说,除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适用的 中长期激励工具 或方式?
B4:中长期激励工具整体分为股权类与现金类两大类,目前市场上在运行的工具类别在二十种左右,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取差异化的事业合伙人、价值增量分享、虚拟股权、激励基金、创新业务跟投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激励方式。
本次研讨会中智咨询作为组织方,不仅倾听到了市场的声音,更是从实践者的畅所欲言中收获多维度的观点。中智咨询立志于更加深入地方、走进企业,结合丰富项目经验,将实践观察转化为系统思考。中智咨询也将持续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沟通平台,为各类企业优化激励手段、深化机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