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20-0397(公司业务)400-889-4545(个人业务)

线上咨询

电话咨询

4008-200-397

创新型国有企业如何提前做好创新战略规划丨如何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②

本文整理自陈和午博士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之科技创新专场活动的主题分享——《如何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

本次分享从宏观政策导向出发,结合科技创新的现实需要,提出从创新战略规划、创新管理效率、创新成果价值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

前文我们明晰了创新型国有企业的概念,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分析创新型国有企业的创新战略规划前瞻

01. 创新投入

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企业的科技创新强度,是与创新投入相关的。

在研发投入方面,可以先看看全球领先的一些科技型企业。以华为为例,近十年华为研发投入位居世界前列,同时创新成果回报也十分可观。华为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到研究与开发工作,专利授权每年增长近万件,2021年,华为专利授权数居中国、欧洲第一,美国第五。

在欧盟委员会公布的2022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上,华为投入研发金额190亿欧元(1386.05亿元人民币),在排行榜中名列第四,仅次于谷歌、脸书与微软公司,高于苹果、三星、大众汽车与英特尔。

在2012年,华为在这项研发排行榜上的名次为43名,十年来排名晋升到了第4名。

研发费用

中央企业对研发投入的重视度近年来也在不断增加,2022年研发投入总计破万亿,但研发投入总量、研发投入占比与世界一流科技企业仍有一定差距。

研发投入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我们离全球排名靠前的创新型企业还是有差距的。华为过去十年是超过15%,Google也基本上是12%,但国内央企只有2.2%,地方国有企业的比例更低。

所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评估的时候在创新投入方面有一个重要指标:第一个是看研发投入强度,另外一个指标是研发投入增长的稳定性,如果今年增长10%,明年增长只有1%,那就是不稳定,要求是每年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在稳定增长。

02. 创新布局

强化科技创新布局,提升顶层设计能力

创新型国有企业在制定科技创新规划时,要尽量保证创新规划方向的正确性,从国家、产业、客户以及企业自身需求着手;同时必须根据企业能力和投入资源,明晰技术和产品路线,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制定清晰的实施路径

正确的创新方向

  • 服务国家:对国有企业来讲,服务国家就是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要坚持四个面向”:面向全球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 服务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亟需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国有企业强调产业引领力,在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推动产业技术更替,开展突破性技术变革;

  • 服务客户:通过研究客户偏好,分析客户对产品功能/服务等需求,明晰技术/产品开发需求,实现后端研发与前台业务的结合。满足市场客户需求;

  • 服务企业:通过维持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更新或产品开发,在强链/补链/延链的关键技术研发或产品开发,促进企业持续增长。

清晰的实施路径

在这个过程中,要对企业盘现状,找差距,补短板,着重把握技术、产品和服务、渠道三个关键点。

实施路径

案例1 贝尔实验室技术创新方向选择

贝尔实验室在历史上有过六次技术创新主研究方向和几十次技术创新次研究方向的选择和转变,每次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或转变都给企业带来了技术原始创新成果的重大突破。

技术创新方向

在整个创新过程中,贝尔把握了六个基本原则:

  • 立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 着眼于前沿突破,并与研究路线相吻合;
  • 聘请到开拓新方向的科研带头人;
  • 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 所需经费的来源和支持力度要得到保证;
  • 新旧研究方向的衔接和转变应适时得当。

案例2 华为公司有边界的颠覆创新以及“三个有利于”长远布局

华为在创新的过程中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技术水平;有利于公司资源的综合优势;有利于带动公司的整体扩张。二者在科技创新之路上的洞见不谋而合。

围绕科技创新,华为确定了明确的科学标准,即以5~10年的需求为主,在大多数产品研发上重视延续性创新;允许小部分新生力量进行有边界的探索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通过延续性创新实现持续发展,直至未来颠覆性创新发展成熟。

在国企改革中也存在“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国企保值增值;是否有利于提升国企的竞争力;是否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

03. 创新模式

构建开放共赢的协同创新模式,助力企业加快创新步伐

开放共赢的协同创新体系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降低创新成本,提升创新速度。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就要打造创新联合体的升级版,也就是创新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孤军奋战,而是要实现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民营企业的联合作战,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突破传统型创新模式,整合联合体和链主制的探索型模式,形成协同创新链条的有机与延续。

协同创新模式

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传统型+探索型相结合的模式助于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实现了沟通对接、分工协作、利益共享、评价验收、联合培养、技术转让、知识共享、柔性引才整体机制的配套与协调。

国内企业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的探索

部分企业尝试探索和提出产业链系统创新路径,但作为发起方,一般会根据自身技术水平、技术全面性及产业链地位等各方面因素,决定产业链协同的模式。

  • 发起方技术水平强,技术链条全的企业,一般采取产业链创新联合体模式:
  • 这种模式的项目来源于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内的研发项目和方向,通过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研发资源的投入,在研发初期即能明确行业需求以及成果转化方向,一定程度上形成利益共同体与全过程激励机制。典型单位:中车国创中心、中国电科院。
  • 发起方产业链地位高,与协作方无竞争关系的企业,一般采取链主制模式:
  • 由链长牵头,产业链上下游各单位切分赛道,共同探讨源头技术、共性技术开发方向,协同合作,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发挥产业链资源协同、研发优势。典型单位:中兴。  

案例 优秀的创新机制提升协同的效果

某国企创新中心以会员制方式协同创新,统筹产业链上的人员和研究经费,解决共性问题,并按经费多寡享受成果与知识产权。

它的协同创新机制包括创新需求来源、协同创新分工、成果分享三部分。

创新需求来源于产业链项目凝练以及外部项目要求,保证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和规范性;协同创新分工分为确定出资方、确定技术支持方、确定方案设计方三个阶段,由协同创新会员不同单位负责,以调动产业链力量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分享则是根据出资额确定对该科技创新成果的权益。

在此过程中,会员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出资额确定会员级别并享有对应权益的模式,使会员需求、行业需求更加明确,进而节省科研经费,避免重复投入,达到成果共享受益面广、服务行业效果好的成效。

后续,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从创新管理效率和创新成果价值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如何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敬请持续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想要了解我们的咨询服务将如何帮到您

姓名
职位
公司
城市
企业邮箱
留言
电话
验证码

和我们一起智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