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服务发展:国有企业在何处发力担当?
央企集团仍然代表了中国企业综合实力的最先进水平,98家国资委央企系统中,本次榜单共上榜64家(集团口径),占比65%。
上榜的央企集团中,13家央企集团与其子企业一同入榜。其中,中国三峡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中国黄金集团、华侨城集团、中国物流集团在自身上榜的同时,2家子企业同时入榜。
上榜央企集团排名靠前,占据TOP100企业中的36位(不含2家子企业);营收规模前三的企业均为中央企业(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超470,000百万美元。利润规模前三的企业均为银行系央企(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
本次500强榜单中集团与子企业同时上榜情况普遍发生,表明企业集团占有领先地位的同时,其子企业也同样具备突出的综合实力。整体来看,集团公司与子企业同时上榜的集团体系共有47家,均为国企集团。 大型集团系统内上榜企业分布行业广泛,部分子企业的规模效益水平在行业中也处 于领先地位。 如招商局集团旗下上榜中外运(排名197,运输及物流行业)、招商银行(排名58,银行业)。中国物流集团上榜中储股份(排名234,运输及物流行业)、中国铁物(排名282,铁路运输业)等行业领先子企业。 部分子企业的效率效益水平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如潍柴动力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均远高于所在行业的平均水平(见下图)。 部分行业的子企业效率效益指标与行业平均水平对比
此外,结合《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来看:
一方面,部分具备一定国际影响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地方示范企业进入榜单,展现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的地方力量。包括京东方科技集团(隶属于北京国资委旗下的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潍柴集团(隶属于山东国资委旗下的山东重工集团)。 另一方面,部分国企集团的子企业在细分领域掌握关键技术、创新水平领先,位列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名单。如南方电网(排名26)三家子企业入选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包括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和南方电网电力科技公司,在电力数字化、能源电力智能装备、直流输电等细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作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主力军、排头兵,国企集团应积极借鉴先进企业经验,根据自身特色“排兵布阵”,设计集团整体及子企业上下同力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创建工作的“路线图”。
三、 上下同力:集团企业建设一流如何协同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
从目前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实践来看,可分为梯队建设、全面覆盖、重点培育三种模式。 企业集团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总体目标,子企业根据核心竞争力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培育目标。 此模式下,企业集团将具备较强品牌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的子企业划分为第一梯队,以建设行业一流企业为目标。 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在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子企业划分为第二梯队,以建设在细分领域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企业为目标。 将其他具备一定基础的企业划分为第三梯队,推动对标评估,落实集团重点任务,加快竞争力提升。 该模式适用于综合实力强、产业多元化且下属优质子企业众多,但竞争力水平层次不齐的企业集团。工作关键在于集团战略引领、子企业建设梯队的划分和动态目标调整机制的构建。
集团制定总体目标和梯队建设目标,划定子企业建设方向。第一、第二梯队的子企业在集团规划下制定建设方案,第三梯队子企业工作重点在于落实集团任务,加快对标提升。 从子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出发,构建包含行业地位、质量效益、产品服务等多维度的评估模型,根据评估结果,明确各子企业在集团内部的次序以及各自的行业位置。 以竞争力评估为基础,确定不同梯队子企业的差异化创建目标。在工作实施阶段,定期开展阶段性评估,掌握目标达成情况,并及时调整关键举措,实现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工作的闭环管理。
企业集团以建设世界/行业一流企业为目标,绘制“蓝图”,明确各子企业的建设路径。该模式下,集团统筹设计世界/行业一流企业建设方案,明确重点任务与方向。各子企业在集团框架下,结合自身核心竞争力短板和核心功能发挥,细化集团重点任务,绘制具体的“路径图”,落实各项举措,推进集团整体建设目标的实现。
该模式适用于主业突出且集团总部策划、统筹能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层面工作实施关键在于精准绘制建设“蓝图”,对于集团总部的统筹管理能力、政策理解及关键点把握、方法论和数据、案例积累要求较高。
而子企业培育工作关键在于集团闭环工作机制及配套措施的建立。包括分层推进、选树标杆、考核评价、动态调整等工作体系的建立,以系统策划、完善机制推动集团体系内企业整体提升。

企业集团以培育行业一流的子企业为目标,推动重点企业攀登提升。该模式下,企业集团选择掌握核心技术,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潜力子企业,瞄准阶段性核心发展需求给予资源倾斜。子企业在集团指导下,聚焦短、中、长期内在产品、品牌、创新、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加快对标提升,努力建设成为行业一流企业。
该模式适用于子企业竞争力突出的企业集团,培育工作关键在于在推进过程中监督指导、资源倾斜,协助资源整合和生态圈建设。同时,定期检验重点子企业建设成效,从方法辅导和资源支持两方面帮助子企业实现重点、难点问题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