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20-0397(公司业务)400-889-4545(个人业务)

线上咨询

电话咨询

4008-200-397

以评促改,做深做细各项改革任务,扎扎实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上)丨决战决胜三年行动

今年1月,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会议肯定了各中央企业、各地国资委和地方国有企业在“一个抓手、四个切口”的总体要求指引下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任务;通过挂图作战、跑表计时,实现了三年改革任务70%的年度目标,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与此同时,2021年中央和地方组织了多类型的改革评估,及时发现了改革推进中的新问题并进行了精准施策,引导企业更加精准地理解改革要求、政策导向、检验标准,有力推动了企业的改革举措继续走深走实。

但也需要看到,三年行动的各类任务在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间仍存在推进不同步、质量不均衡的问题;部分地方或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改革进度相对滞后,举措质量尚未夯实也并不少见。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收官之年;三年行动中的各类主体一方面仍需锁定重点任务、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改革任务高质量完成,另一方面也需用好、借力改革评估这一工具,以出实效、促发展为目标、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勤思考、自加压、突亮点,实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全面胜利收官。

一、聚焦重点、抓牢短板,在整体推进中兼顾改革质量实效

2021年初,中央就确定了聚焦“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加快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牢牢把握好混合所有制改革正确方向、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强化正向激励上动真碰硬及以更大力度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五大方面的重点,并提出了确保2021年完成三年改革任务70%以上的总体目标。


通过问题聚焦、系统推进,截至2021年底,三年行动系列任务中: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前置研究清单、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市场化经营机制(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用工市场化)、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等方面在整体任务推进进度、覆盖面方面的表现相对突出,超前完成70%或基本完成相关目标。

在具体落实这些任务时,专业条线广、专题任务多、工作要求细、纵向穿透深、协同性要求高是众多国有企业的普遍共识,正因如此企业在改革任务的推进中需要边学习领会任务要求和政策要点,边转化形成对自身实际工作的指导和有效行动。不少企业也表示制度建了、举措做了,但对目标理解是否到位、举措动作是否标准、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成效,还是多少有些底气不足、心里打鼓得很。


因此,除了不断吸收新要求、转化新知识,更需要阶段和专项评估来帮助夯实改革成果、进一步聚焦重点、在解决难题中找短板、强弱项;从而更加靠近制度佳、举措实、成效优的目标。

二、统一部署、各有侧重,以评促改形成普遍共识和行动

(一)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率先垂范

为了更加符合“三可一要”、“落地生效”的总体要求,国务院国资委每月例行通报各项改革任务的进度,既及时肯定做得好的地方,也及时指出尚处于落后状态的改革任务;指挥和带动全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度按计划、按要求推进。

除此之外,自2021年年中开始,针对中央企业、地方国资两类各有特点的主体,改革牵头部门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估活动,核实改革任务推进进度,发掘各主体在落实三年行动中的亮点做法,也收集和整理改革推进的共性和难点问题。

06131

注:上表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目前已经开展和尚在开展的评估活动,体现了抓牢重点和系统体检相结合的评估思路:

  • 一是突出了重点,抓牢重点任务(市场化经营机制相关)、重点对象(双百科改企业),反映改革需首先牵住牛鼻子;

  • 二是聚焦系统集成,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要解决和改善改革多项任务重视和推进不均衡的现状,更要通过改革评估确保国有企业能响应,并实实在在肩负起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中的使命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评促改”是这些评估的另外一个突出特征:

  • 一方面评估中发现的问题都会如实反馈给被评估对象,帮助和督促其更加精准地“补短板”、推改革;

  • 另一方面,针对评估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出台了系列文件指导企业落深落细改革举措;如,出台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董事会配齐建强的通知,精准指导企业提升董事会建设质量,又如,给出50个参考示例为各类企业扎实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机制提供标杆示范。

(二)其他各类主体立足实际、积极跟上

在中央的带动下,各中央企业、各地国资委纷纷跟上,策划并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评估;将评估作为发掘问题、压实责任、推进改革的重要工具之一。

1. 以三项制度改革为例:

在央地联动工作机制的带动下,山东、四川、湖南、湖北、黑龙江等多省纷纷开展了面向省属企业系统的改革评估,其中:

山东省

已经开展了多轮三项制度改革评估,积极总结沉淀、优化迭代,并形成了专项评估的长效机制;在评估中识别企业的改善情况、通过评估压实新要求、新目标(如2021年重点开展了中长期激励的推进情估)、借力评估提炼新工作思路(如对标央企、对标一流)、形成改革示范。

相比之下,除了基本思路和框架与中央一脉相承以外,省级评估更关注具体举措落实情况,并结合省属企业的特性(如两类公司、产业集团、混改企业等)差异化地发掘举措、查摆问题;同时也更加注重挖掘监管系统内企业的亮点特点,并提炼形成系统内的优秀案例,以标杆引领、搭台交流,推动省内改革工作不断提升。

2. 以三年行动评估为例 :

为深入把握系统内的改革推进情况、挤出水分、挖掘问题、部分中央企业、省级国资委在中央统一部署的改革整体评估之前,开展了“系统自检”主动把脉、定向指导、压实责任,并各有特色。如:

中铝集团、南航集团

两个集团在2021年内以中央企业重点工作任务考核为核心框架,设计和实施了本集团的系统自检;在细致研究和拆分12条标准的基础上,针对集团所属企业,尤其是重要子企业的情况进行了逐一的排摸和评估;既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本系统内企业的改革推进情况,又进一步聚焦了下阶段改革推进的重点,夯实“以评促改”的基础,同时也为系统迎检做好准备。

江西省

江西省策划和开展了面向省属监管的国有企业、设区市国资委的三年行动评估,旨在挤出水分、守住改革质量底线;既为三年行动的圆满收官奠定了基础,也为本省继续开展2022-2024新三年行动打好了前站。

此类自我加压、纵向穿透、省市县联动的做法并不少见,说明不同的改革主体都牢牢把握“三可一要”的总体要求,主动将评估作为固定动作、重要环节融入改革推进的整体工作中,谨防数字改革、纸面改革。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落实三年行动的重点从推进度转向了求实效、突亮点上,但在进一步深入细化改革举措的过程中也仍存在不少的困惑和问题,如何抓准问题、转化要求,扎实推进改进举措、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下篇我们将为您详细解读!

上一篇: 下一篇:

想要了解我们的咨询服务将如何帮到您

姓名
职位
公司
城市
企业邮箱
留言
电话
验证码

和我们一起智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