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指出,专项津贴是对特殊条件下额外劳动付出的补偿。
技能人才专项津贴是除了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之外的另一项重要的薪资构成,对于技能人才的吸引、激励和保留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指引》指出,针对技能人才的劳动特点,制造型企业可结合实际需求,设置夜班津贴、作业环境津贴、技能津贴、班组长津贴、师带徒津贴等。根据需要,还可设置鼓励多学技能、向复合型人才发展的多能津贴或通岗津贴等。

中智咨询调研结果显示,超半数企业针对蓝领技能人才提供高温、交通、住宿、膳食和技能津贴。整体来看,企业针对技能人才设置的专项津贴项目,大致包含三类:

一、福利津贴
中智调研结果显示,近七成企业都面临蓝领技能人才用工荒的挑战,55%的企业计划通过提升薪酬福利待遇来应对用工荒挑战。
当前企业提供的常见福利津贴项目及标准为:住宿津贴人均每月为420元,膳食津贴为335元,交通津贴为220元,通讯津贴平均每月在100元左右。

二、夜班津贴
夜班津贴是对劳动者在夜晚工作额外付出的补偿,主要适用于基本生产技能岗位人员。夜班劳动对于劳动者的体力、精力、心理压力等带来较大影响。
实践中,部分“四班三运转”岗位人员的月度夜班津贴水平一般占月度应发工资收入的15%至20%。企业可结合职工薪酬收入水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合理确定夜班津贴的标准水平。
中智调研结果显示,企业为蓝领技能员工提供的夜班津贴一般在20-30元/班次,早班和中班津贴一般在15元左右。
三、作业环境津贴
作业环境津贴是对劳动者在井下、高空、高温、低温、物理粉尘辐射、化工有毒有害等环境下作业额外付出的补偿,主要适用于技能操作类人员。企业可结合实际,根据作业环境的艰苦程度划分出不同档次,设置差别化的作业环境津贴。
四、技能津贴
技能等级除作为职业发展通道的晋升条件外,考虑到高技能人才整体仍然短缺的实际情况,企业可以设置技能津贴,对于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并在相关技能操作类岗位工作的技能人才,发放一定额度的技能津贴,鼓励技能人才学技术,提升技能水平。
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资质的技能人才,聘任到较高技能操作职级上,除使用技能津贴外,还可同时执行相应发展通道职级的工资标准。技能津贴可同样适用于“双师”(工程师、技师)型技能人才。
中智调研结果显示,体现技能人才能力价值差异的技能津贴水平,随着技能等级越高,津贴水平越高。技工一般在200-400元,技师为600元,高级技师平均每月为867元。部分企业针对技师的技能津贴达到1500元/月。

同时随着国家对于蓝领技能人才的愈加重视,各地相继出台了提升技能人才补贴标准的相关政策,例如:
为大力提升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培养高技能人才,上海市将对本市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从业者发放技能提升津贴。等级一般分为初级工(五级)、中级工(四级)、高级工(三级)、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全额补贴标准为1500元~3500元!
- 北京市总工会资助技能人才职业发展,每人最高2000元
北京市总工会将启动在职职工职业发展助推计划,助推标准包括,获得国家一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每人资助2000元;获得国家二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每人资助1000元;获得国家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每人资助800元。
五、班组长津贴
班组一般是企业管理的最基层单元,班组长在基础管理、分配任务、考勤考绩等方面均有较多的付出。对于非专职脱产人员担任班组长的,可设置班组长津贴。班组长津贴标准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安排:
- 按照班组管理幅度,按照具体人数确定适用津贴标准。可在基本标准基础上,每增加1名技能人才,相应增加津贴标准。
- 按照班组类别和难度大小,设置不同的档次标准。
对于班组长工资待遇已在岗位工资等级或者档次体现的,可不再重复设置班组长津贴。
六、师带徒津贴
师带徒津贴是对师傅培养培训徒弟额外劳动付出的补偿。
对于签订带徒协议、明确师傅徒弟权利义务的,可向师傅支付一定额度带徒津贴。协议期满根据考核结果可另行给予奖励。
徒弟在技能大赛等获奖的,也可额外对师傅进行奖励,建立徒弟成才、师傅受益的联动机制。
企业通过推行“传帮带”“师带徒”“老带新”等多种措施,不仅可以促进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而且能够帮助企业在长期内形成较为稳定的技能人才梯队,积蓄技能人才资源。
最后,津贴设置应坚持不重复体现原则。《指引》中所提到的夜班津贴、作业环境津贴、技能津贴、班组长津贴、师带徒津贴等各类津贴,如在岗位评价要素或者职级成长通道任职资格条件中已有充分体现的,应本着不重复的原则不再单独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