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智咨询数字科技事业部举办了《科技型企业基于组织提效的人员编制管理》线上主题分享会。来自中智咨询数字科技事业部的高级项目经理赵四方,通过系统的方法讲述与详实的案例解析,与大家分享了科技型企业人员编制管理的经验方法。
自2020年疫情冲击以来,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国科技型企业告别野蛮生长时代,企业管理者更加追求精细化管理,控制人工成本、提升人均效能已成为人力资源工作者绕不开的议题。
编制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科技型企业定编工作受分配决策影响较严重,组织内部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式多种多样,工作产出与工时相关性差、工作的产出价值衡量标准难以确定。

本期内容将围绕基于科技型企业的定编难点,向大家分享定编工作4大关键点。
定编关键点1 战略先行,以业务和人力资源战略为指引
企业定编需要以战略澄清为前提。通过业务战略的梳理,可以明确企业哪些业务未来会收缩,哪些会扩大,从而明确不同业务分支人员编制调整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开展人员盘点和需求分析,对企业管理工作才能更有助益。

定编关键点2 双向推进,宏观定编与微观定编相结合
做好定编工作,一方面我们需要采用宏观定编,从公司整体考虑,综合行业对标、经营战略、历史数据分析等多方面因素,自上而下地拟定总体编制;另一方面,自下而上地进行微观定编,考虑到各个条线、各个岗位的具体情况,明确达成业绩目标的人员需求。双向推进、相互验证,才能达到定编的最佳结果。

定编关键点3 分类施策,按照岗位特点贴合确定定编方案
不同类别人员的定编,要注意选择不同的策略和方法。一般可以将企业中的人员分为管理/职能类、生产类、营销类和技术类这四大类。其中管理/职能类岗位一般采用对象比例法、德尔菲法;生产类岗位可采用劳动效率法、设备定编法;营销类岗位可采用行业对标法、劳动效率法;技术类岗位情况更为复杂,需要进行进一步细分。

技术类岗位是科技型企业定编关键难点,可以进一步分类为①基础研究类,适用方法为德尔菲法、行业对标法等;②技术应用类,适用方法为职责分工法、行业对标法等;③辅助支持类:适用方法为德尔菲法、服务对象比例法等。
定编关键点4 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丰富定编“工具箱”
在企业定编实践中,一般需要多种定编方法结合使用。常见定编方法大致有回归预测法、预算控制法、劳动效率法、设备定编法、行业对标法、服务对象比例法、职责分工法、德尔菲法8类。

回归预测法
回归预测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些统计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和对应员工数进行分析,模拟出一条最合适的曲线,并预测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岗位编制。常用的历史数据可包括销售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人力成本等。
预算控制法
预算控制法需要先确定企业在实现未来战略目标,并根据人工成本预算确定一个公司或部门整体的编制数,并不对部门某岗位具体人数做硬性规定,部门负责人通过有限资源和产出评估进行编制约束,合理设置部门内部人员的配比。
劳动效率法
劳动效率法是根据工作量、劳动定额,例如产能定额和时间定额,来计算岗位编制数量,适用于管理基础较好、工作流程清晰、产能产出固定可量化、业务稳定的企业。
设备定编法
设备定编法是指按设备确定编制,即按工作地开动设备台数、设备利用率以及人员看管定额来确定人员编制数量,应用于制造、采矿等操作类岗位较多的行业,一些使用大型实验仪器的实验室也会采用这种方法。
行业对标法
行业对标法需要选择行业优秀企业具体编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差距,从而确定岗位编制。可以通过第三方数据库等途径,选择合适的外部企业进行对标,一些情况下也可以选取企业内部最好水平作为内部标杆。
服务对象比例法
根据企业实践经验,一名职能人员能服务多少员工会存在一个相对确定的比例。因此,在确定企业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后,可以按照比例来确定与之相关联的岗位人数。根据企业信息化程度和组织能力等因素,定编标准比例会存在一定的变化。
职责分工法
职责分工法是通过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间衔接关系、具体职责和具体工作量,并据此确定岗位编制,适用于业务流程清晰明确的工作。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指就具体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之后,进行整理、归纳、 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如此循环直至得到一致的意见的过程。
回放入口《科技型企业基于组织提效的人员编制管理》
《科技型企业基于组织提效的人员编制管理》——以某高科技企业战略转型背景下的定编实践为例,主题分享回放已开通,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观看完整回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