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20-0397(公司业务)400-889-4545(个人业务)

线上咨询

电话咨询

4008-200-397

新阶段推三改:抓好人力资源管控,以顶层设计带动系统创新提效

近期,中智咨询发布了“三项制度改革”系列文章的“正名”和“回顾”篇,厘清三改基本概念,回顾政策脉络,解读现阶段新要求。本文将开启“当下”篇,探讨企业如何做好三改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持续提升管理效能。

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协调滚动推进。其中,做好顶层设计是改革落地的首要环节。

2025年央企三项制度改革评估结果显示,各家央企从优化顶层制度政策的角度,系统提升三改对科技创新、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取得了显著改革成效。

那么,如何做好顶层设计?中智咨询建议,企业应通过人力资源管控,在资源配置上做好统筹,对重点环节、重点事项加强管控,在部分领域赋予基层创新空间,焕发改革的生命力。

本文将从配优、要事管好、权责放活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01资源配优

发展至今,三项制度改革的目标已明确为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打造更有活力、更高效率的现代新国企

三改的新指导意见提出了实现目标的途径,包括推动员工从冗员单位向缺员单位、从传统产业向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序流动,以及做到以岗定薪、按绩取酬,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等。

总结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人"与"钱"两大资源的配置优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完善薪酬资源分配以激励价值创造。
图片

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优化是集团层面的工作,需要自上而下统筹推进。在此过程中,集团可以将一体化人力资源管控作为重要协助手段,为资源配置搭建体系、明确导向

具体而言,一体化的人才发展体系对人力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这尤其适用于主业突出的集团公司,由于其大多数的权属单位岗位可被置于同一价值体系内评估,推行一体化管控不仅基础扎实,还更能提升协同效能。

集团可在统一搭建多序列岗位体系、职业发展通道的基础上,主导制定关键岗位的任职标准,为员工的有序选聘、调动、退出提供依据,确保各类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施展才华。

图片

案例一

某主业突出的集团公司为解决业务发展中无人可用的问题,构建一体化岗位职级体系:统一岗位设置语言,形成岗位管理规范框架,并在权属单位分类基础上拉通集团职级、拓宽发展通道,实现人才有发展、组织有效率。

图片

此外,一体化的薪酬分配体系可加速落实薪酬资源配置导向,一方面,在集团层面建立与员工发展通道相衔接的宽带薪酬体系,统一薪酬等级调整的基本规则;另一方面,加大薪酬与绩效考核的挂钩力度,做出具体的比例范围规定。

通过此类体系性制度化的设计,确保薪酬资源的分配切实体现岗位价值和业绩贡献

图片

案例二

某大型集团为了稳定广大一线关键岗位员工、引导员工提升能力素质和工作业绩,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对岗位薪点工资、绩效工资、辅助工资等项目做出若干统一设计,有效激发员工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图片
02要事管好

强化有效管控是国资国企监管的新趋势。央企三改制度评估结果表明,多家企业改革过程中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对领导干部管理、薪酬管理等关键领域,持续提高改革标准,优化改革方法。

例如,在组织架构设置、用工规划、考核体系、工资总额等环节,贯彻差异化管理理念;在推进薪酬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同时,出台系列制度文件,切实履行管控责任。

那么,企业如何在三改中强化有效管控?

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管控

方式一是实施基础广泛的分级管理,方式二是对重点领域开展穿透式监管。

1

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是指集团公司将权属机构分为不同层级,进行管理权责的层级化划分和分配,实现组织内部的有效沟通、管控和赋能。

简而言之,集团重点管理二级单位,二级单位在授权范围内自主管理下属的三级单位。

2

穿透式监管

穿透式监管要求国有企业在重大事项和重要风险上,对全级次子企业(包括基层企业、境外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控。

其被国资委提出作为2025年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

从三个层面落实管控

三个层面是指管控理念、管控方法、管控载体

1

管控理念

在理念层面上,强化权属机构人员的精细化分类管理,确保改革有的放矢。

集团可秉持“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分类管理思路,以战略为导向,根据企业性质、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发展阶段等因素,对下属企业进行差异化的权责划分,确定什么要统管、什么要放权,并且分类明确怎么管

例如,依据企业是否属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或新业态,判断组织模式、工资总额决定和增长机制是否需要更具灵活性。结合企业特点,制定经理层管理人员契约,提高考核指标和契约目标的科学性、挑战性。

2

管控方法

在方法层面上,抓关键领域的关键环节、要素,确保改革张弛有道。

一般来说,在分配制度改革中,企业要对下属企业的工资总额、负责人薪酬、中长期激励进行穿透式监管,上收管理权限,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要求。

在人事制度改革中,企业可对一定层级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例如,通过严格把关选拔任用、调整退出机制设计,深度贯彻集团的用人导向,让勇于担当作为、具备卓越能力、与集团战略高度契合的人才得以崭露头角。

此外,在其他三改领域,企业可按需落实分级管控,明确授放权和创新试点范围,在强化风险管控与提高运作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3

管控载体

在载体层面上,做好制度保障和技术赋能,确保改革事半功倍。

三改要求企业将管理机制的优化成果以制度形式固化,形成长效机制。例如,构建覆盖全级次子企业薪酬分配的制度体系,规范各类主体工资、津贴补贴、福利等薪酬项目的水平结构和调节机制。

同时,借助数智化工具加快改革,重点健全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实现国资委提出的薪酬管理“三全”目标(全员、全级次、全口径薪酬管理)。

图片

案例三

某央企为了激发价值创造活力,打破管理层级限制,精准识别最具价值的企业和岗位人才,借助信息化平台实施动态管理,充分调动核心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来源:中智咨询整理自公开资料

图片
03权责放活

在特定领域,集团可为基层创新保留一定空间,将一些机制改革的权力下放至权属企业,使其能够因企制宜地开展工作,切实服务业务发展。

例如,高层次稀缺人才薪酬标准可适用"一人一议",人才后续的考核管理也可由下属企业负责。

权责放活通常适用于这些与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相关的领域。这些领域往往具有几个鲜明特征

  • 战略重要性突出,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 资源稀缺性明显,需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质要素

  • 管理模式持续优化仍需结合企业特点深入探索。

针对这些特点,集团在要事管好的基础上适度授权赋能,有助于激发创新活力,发掘更有效的发展路径。

图片

案例四

某科技型央企子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创新优势,对外引的高端紧缺人才、内培的骨干人才实施更具竞争力且业绩导向的薪酬分配,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有效消除机制束缚、激发创新活力。

来源:中智咨询整理自公开资料图片
但需要注意的是,权责放活并不是简单地让权属企业拥有更多自主性,而是集团转而开展更具弹性的管控,框定清晰的授权边界,在放松具体事务干预的同时加强方向引导和行为规范。

例如,在高层次稀缺人才薪酬标准"一人一议"的情形中,由集团来明确“什么是高层次稀缺人才、有什么协议红线”等问题。集团应建立各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技能人才的标准,同时制定薪酬标准上限,明确薪酬设计参考市场同类可比较高水平的思路,确保其不脱离现实情况。

此外,集团在授权过程中应细化操作指引,开展专项培训和辅导,确保各级单位“接得住、用得好”下放权限,形成“授权—监督—赋能”的闭环管理。

图片

“三项制度改革”系列文章当下”篇的后续文章将阐述企业如何在三改设计中选优配强经理层、开展考核激励创新,在三改执行中以终为始开展实践、对标学习先进经验、建好用好评估体系……敬请关注。

想要了解我们的咨询服务将如何帮到您

姓名
职位
公司
城市
企业邮箱
留言
电话
验证码

和我们一起智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