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20-0397(公司业务)400-889-4545(个人业务)

线上咨询

电话咨询

4008-200-397

新能源发电企业定岗定编的四大场景与解决路径

在 “双碳” 目标驱动下,新能源发电行业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技术革新等趋势重塑行业格局。行业快速发展对企业定岗定编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基于多因素多情形进行科学定岗定编,成为新能源发电企业管理提效、提升组织活力的关键。

新能源电力行业快速发展

对企业定岗定编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发电行业呈现四大发展趋势,并对企业定岗定编提出挑战:

趋势一:市场竞争加剧,资源获取难度加大

随着战新产业发展的要求,众多企业纷纷进入新能源领域,新能源市场开发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既有传统“五大六小”的电力央企,也有中交、中船等非能源领域的大型央企。此外,地方国企也通过兼并重组或新设方式成立了新能源集团。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达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2025年一季度,风光发电量为536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提升至22.5%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大集团新项目数量激增,对于项目前期的定岗定编需要明确标准。

趋势二:新能源消纳及与电网的融合是发展主线,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日益重要

随着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迅速增长,电网接入和消纳能力也面临挑战。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研究报告,当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超过15%时,消纳瓶颈便会逐渐显现。而2023年,我国太阳能和风力发电量合计占比恰好达到16%,已触及这一临界点。

电力营销体系的诉求逐渐加强,如何配置相应的电力营销人员是各大新能源发电企业亟需考虑的问题。

趋势三:新能源技术不断更新迭代,风力发电单机装机规模在不断增加

中国风能协会(CWEA)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新增装机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跃升至6046kW,同比增长8.1%。其中,

  • 陆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5885kW,同比增长9.6%

  • 海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更是达到9981kW,同比增长3.9%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更新,单机装机规模不断增加,同样装机规模下新场站的风机更少,维护更简单,需进一步解决新场站及老场站的人员定编平衡问题。

趋势四:大基地模式不断发展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将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规模约4.55亿千瓦。如,华能集团牵头的新能源基地总规模已经超过148GW,华电集团牵头的新能源基地,总规模已经超过122GW。

随着大基地模式的不断发展,大基地模式下如何进行定岗定编也是亟待探索的问题。

新能源发电企业定岗定编解决路径

新能源发电企业核定定编在于项目前期及运营期场站人员的定岗定编,尤其是正在崛起的大基地模式的定编尚处于探索阶段,此外考虑到电力营销的不断发展,营销人员的定编也是关注的重点。

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定编不同传统火电企业按照装机规模定编,更多地考虑的是“多场景多因素”下综合的定编,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应核心关注以下四种场景定编:

一是项目前期定编

通常根据项目的类型和装机容量,确定项目部各岗位的编制。

基础岗位可按照经理、副经理、安全管理岗、工程管理岗(土建、电气、物资、造价、档案资料等)等岗位进行设置,并根据不同业态、装机容量等进行差异化设置。因业务需要,对土建、档案等岗位,也可采用临时聘用、业务外包、劳务派遣、外聘专家等方式解决。

二是传统场站定编

根据不同业态对新能源场站进行分类,如风电、光伏、光热、空气储能等,以装机规模为主要条件,以设备数量、设备年限、管理方式、地理因素等为调节因素,明确不同装机规模下场站的人员岗位及编制。

传统场站常见的岗位设置为场长、副场长、安全专工、技术专工、值长、主值、值班员、检修组长、检修作业员等。

在具体定编的标准制定上,可以采用工作写实的方式,选择不同种类、不同规模、不同监控类型、不同建设时间、不同地理环境的场站,明确各类场站特点,确保工作量标准设置的可行性。如某传统光伏场站20万千瓦,现场监控的模式下定编11人,集中监控模式下定编7人。

三是大基地模式定编
从规模和布局角度看,大基地项目一般指单体项目装机规模不低于100万千瓦,集中连片规模化布局的新能源项目。
在实际运行管理上,考虑到电网安全和管理效率,一般采用区域集控模型进行管理:即设置区域集控中心对区域内各类发电设备的运行进行集中管理,并设置若干检修子站负责周边设备的巡检和定检工作。
为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应尽可能提高智能化运维水平。大基地项目在实际运行中,大多采用集控中心搭配检修子站的模式进行管理。

为发挥大基地项目的规模效应,其定编逻辑不同于传统场站:

由于大基地采用集中运行模式,人员使用较为高效,基础定编数量要远远小于传统场站,不能按照传统场站的装机容量来定编,而是以100万千瓦作为基础人员定编基数

装机容量在100万千瓦以上的,采用阶梯式标准,人均装机标准随大基地装机容量的上升而提高,以体现大基地的规模效应,降本增效,即使400万千瓦大基地场站的人员定编也没有超50人以内。

不同于传统场站的运行方式,大部分大基地项目检修是以外委的方式开展,因为人员定编核心聚焦于运行人员而非检修人员,甚至部分地方企业也存在将运行整体外委的情况,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生产模式, 大基地依旧是比较高效的生产形态。

图片

四是营销人员定编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市场营销活动的系统性、规范性和高效性,合理优化营销部门/营销岗位的编制设置,为营销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在岗位设置上,基于营销流程和营销内容进行科学配置;

在编制设置上,主要考虑工作量和工作性质进行差异化的设置:

  • 在工作量方面,主要考虑对营销管理岗位所涉及的具工作任务进行量化评估如市场调研、销售策略制定、客户关系管理等;

  • 在工作性质方面,主要根据工作性质进行判断,如是否需要频繁外出、是否需要处理大量数据、是否需要高度协调等。

图片

不管哪种形式的定岗定编,最终还是要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前提可以在定岗定编后通过整体人效指标去验证定编的合理性,如采用行业公认的兆瓦用工或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进行验证,以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具有较为领先的人效水平。

想要了解我们的咨询服务将如何帮到您

姓名
职位
公司
城市
企业邮箱
留言
电话
验证码

和我们一起智领中国